张涵予:真实感受“老枪”酷刑痛苦,观众才能相信 -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0 21:38:39   浏览次数:369


影片《风声》海报。

英雄:身处敌巢的地下党

出处:影片《风声》

首映:2009年9月30日

经典台词:我来送你上路。

2009年国庆档上映的国产谍战巅峰影片《风声》曾被誉为“最好的国产群像戏”,张涵予饰演的汪伪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在日寇布下的裘庄死局中,如同一头被铁链锁住的猛虎,在五位嫌疑人中最具硬汉色彩和爆发力。吴志国的外在粗线条极为简单:军装笔挺,身形挺拔如松,脸庞线条刚毅,眼神里永远带着一种鹰隼般的警惕和不屑。作为在血与火中杀出来的剿匪大队长,他展现出的是旧军人的铁血甚至是匪气,脾气暴躁,言语直接粗野,与其他人的精致和算计形成鲜明对比;在餐桌上的暴躁,在审讯室里的怒骂,他都像是最沉不住气、最不可能隐藏秘密的那一位。

但在吴志国那看似冲动坚硬的外表下,隐藏的是惊人的沉稳和忠诚。他表面的身份是铁血阴冷的剿匪大队长,实则是潜藏在日伪剿匪司令部关键位置的我党地下工作者“老枪”。吴志国粗野暴躁,动不动就掀桌掏枪,一副兵痞做派。这与以往智勇双全、沉稳有礼的地下党形象截然不同。然而,这种“反派”气质恰恰是他身处敌巢最好的保护色,也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张力:最不像英雄的人,却承受了最残酷的考验,成为了最坚定的英雄。也可以说,他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智谋”的英雄主义范式——一种基于强悍生命本能和钢铁意志的、更原始的力量感,这种力量对于在绝望环境中进行斗争的人来说,往往比智慧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吴志国看所有人的眼神都是轻蔑和不耐烦,充满粗粝的压迫感。

对于吴志国这样一位军旅出身硬汉来说,他的“硬”令他的行为逻辑更直接、更血性。而他深藏于心的伟大信仰和钢铁意志也是在尸山血海的战场上淬炼而成,这使其信念带有一种原始的、不容置疑的坚硬质感。在影片结尾,吴志国找到并处决了罪魁祸首武田,他戴着兜帽,在雨中冷硬地对日寇武田说出代表正义审判与复仇快意的经典台词“我来送你上路”,随后手刃凶顽,这句台词充满了冰冷的杀意和最终完成使命的决绝。“老枪”在这一刻为所有牺牲的同志报了仇,也为这段黑暗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干脆利落的硬汉式句号。

导演高群书在电影制作细节上向来讲究,作为在电影中起到升华主题作用的酷刑戏,他自然不会放过精雕细琢的机会。于是,我们在《风声》中看到了吴志国被老虎凳、电击、毒针扎穴等酷刑轮番折磨的镜头,身上的伤痕可以用化妆的方式造出来,但赤裸的青筋和眼睛里的血红,却是需要演员实实在在演出来,张涵予的演出可以用卖命来形容,体现了一位职业演员的素质。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幕,便是他遭受极端酷刑的戏份,一场被扎12根针逼供的戏份,为呈现真实效果,他坚持不用替身并亲自完成高强度拍摄,用颤抖的肌肉、迸发的青筋和从喉咙深处挤出的、不似人声的嘶吼和咒骂,将极致的肉体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涵予在电影《风声》中饰演的吴志国,以其铁血、刚硬又充满匪气的形象深入人心。

吴志国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他不仅是伪装大师,更是意志力的化身。当谜底揭晓,遭受严刑拷打后,他通过唱响那段悲怆的唐山皮影戏《空城计》成功传递出情报时,这个铁血汉子身上又迸发出一种极致的浪漫与壮烈,那不再是一段唱腔,而是“老枪”用生命谱写的、对信仰的最高献歌。他的伟大不在于不怕疼,而在于怕疼却不屈服。他会痛苦、会骂娘、会挣扎,这种真实的人性弱点,反而让其最终的坚持显得更加悲壮和可贵。不论他是“吴志国”,还是“老枪”,他都不是神,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痛会怕却选择了为信仰坚持到底的人。

张涵予在《风声》中饰演的吴志国有血有肉、可感可触,是中国影史谍战人物群像中一个极具突破性、近乎“破格”的经典形象。他成功颠覆了传统红色谍战影视作品中主角智慧、儒雅、沉稳的“高大全”范式,用一个充满匪气、野性乃至暴戾的外壳,包裹了一颗极致忠诚与坚韧的赤子之心。也可以说,这个角色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英雄”的定义。

而私下里,张涵予的话不多,最大的爱好就是宅在家里发呆、思考、为表演复盘,这能让他更确信随后的表演之路该怎么走。对他而言,演戏、塑造人物都是极为复杂的过程,“随便演演”“就这样吧”,这样的话他说不出口,因为电影对他的影响太过深刻,他希望把这事儿做好。“小时候,我能看到的文艺作品几乎都是歌颂英雄人物、歌颂时代,歌颂为国家奋斗、贡献的英模,他们是我从小就崇拜的偶像。我喜欢把自己幻化成《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侠,《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杨晓冬,《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电影的魅力,它能提升观影人的价值观,提高大家的情操。”在张涵予看来,对英雄的塑造永无止境,作为演员,应当努力一辈子去做好这件事情。

【对话】

想要呈现极端环境下,革命先烈所承受的痛苦与坚守

新京报:吴志国这个角色非常立体,可以说他是裹着“硬汉”的外表,同时藏着“内敛”的内心,你是如何解读并且一步步走进角色的?

张涵予:吴志国不是一位简单的武夫,他外表粗犷,但内心极其缜密和坚强,是一个兼具钢铁意志和深沉内心的英雄形象。因此在表演中,我会刻意收敛了以往表演中的一些外放情绪,用更多的眼神和细微的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在极端压力下的心理活动,毕竟真正的地下党不能把任何情绪写在脸上。正是因为这个角色有双重身份,当我深入分析了吴志国作为“老枪”的隐藏身份后,我深刻体会到他的伟大在于其坚定的信仰和牺牲精神。在裘庄绝境中,吴志国不仅要自保,更要完成任务,保护同志,我表演的关键就是顶住这种巨大的压力。

新京报:吴志国经历了各种酷刑,从电击到针扎,每一次都需要演绎出不同的痛感,这些重场戏都是如何做到的?

张涵予:我记得这些受刑戏整整拍摄了三天,为了表现出真实感,需要对手演员真的用力按压穴位。我记得当时整个人确实产生了很多生理反应,甚至一度缺氧、窒息、呕吐,拍完以后肌肉都僵硬了。但这是作为演员的本分,没有什么好过多渲染的,因为,你只有真实地去感受那种痛苦,观众才能相信。


吴志国受酷刑的镜头,观众能直观感受到酷刑的残忍和革命者的坚韧。

新京报:当时有一个活动,请观众票选《风声》中哪个酷刑最可怕,据说超过半数的观众都选了吴志国遭受的“毒针插穴”,当时你的声音早已经吼哑,最后痛到根本叫不出声音来,最后双眼血丝密布,几乎休克,这些镜头让观众都难以忘怀,你拍摄后能顺利出戏吗?

张涵予:我曾经开玩笑说,拍《风声》像是在地狱里走了一遭,尤其是那场受刑的戏,这辈子都不想再体验第二次,但我记得导演高群书说,真实的刑讯逼供,只会比电影中的更为残酷。可以想象我们的革命先辈吃了多少苦,遭遇了多少非人的待遇。我们想要呈现的,是在极端环境下,革命先烈所承受的痛苦与坚守。那是一种信仰,那种信仰让他们在面临绝望与孤独时,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前进,所以为了这部戏吃点苦头,值得。

新京报:最精彩的还是片中你与王志文、周迅、李冰冰的对手戏,这些飙戏瞬间过瘾吗?

张涵予:拍戏上,我其实从来不会考虑飙戏的问题,先演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跟好的演员对戏,能互相感染,创作过程会变得很兴奋、很愉悦,无论是老枪还是老鬼,每个人面对的角色都挺矛盾的,既不能让观众一眼看出来,也不能掩饰得过头。谍战戏,我认为能骗过观众才是成功的,如果连观众都没骗过,怎么可能骗得过日本人?

新京报:《风声》作为一部谍战巨制,你认为它想给观众传达什么?你会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定位?

张涵予:“老鬼”(周迅饰演的顾晓梦)在受尽惨痛的意志与身体的折磨之后仍没放弃自己的使命,无论“老鬼”是谁,观众都会被地下工作者崇高的革命情怀,和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关于《风声》,很多人说得更多的是拷打、酷刑,我认为这不是电影里最重要的。我觉得这部电影有情怀、有故事、有人物、有精彩的表演,是一部商业和艺术结合得非常完美的献礼片,能激起年轻人的爱国情怀,这两个小时真的会触动内心,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你意犹未尽……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影视

统计代码
扫码下载看剧吧APP
看剧吧APP  想看就看